近天气越来越热,太阳也越来越毒。走在街上,总能看见有人打着伞、戴着帽子,生怕被晒黑。但其实,防晒不仅仅是为了美白,更重要的是保护皮肤健康。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远超你的想象,晒黑只是表面的问题,长期不做防晒,皮肤会加速老化,甚可能引发更的皮肤问题。
很多人以为防晒只是夏天的事情,或者只是在户外才需要,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。紫外线一年四季都存在,即便是阴天,紫外线也能穿透云层伤害皮肤。紫外线主要分为UVA和UVB两种:
UVA:穿透力强,能直达真皮层,导致皮肤松弛、皱纹增多,加速皮肤老化,甚增加皮肤癌风险。
UVB:主要作用于表皮层,会让皮肤晒红、晒伤,同时也是晒黑的主要元凶。
所以,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,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,防晒都是必不可少的护肤步骤。
市面上防晒产品五花八门,SPF30、SPF50、PA+++……这些数字到底是什么意思?是不是数值越高越好?
SPF(Sun Protection Factor)代表防UVB的能力,数值越高,防护时间越长。但并不是越高越好,SPF30能阻挡约97%的UVB,SPF50能阻挡约98%,再高的数值对防护的提升非常有限,反而可能增加皮肤负担。
PA(Protection Grade of UVA)代表防UVA的能力,"+"号越多,防护越强。日常通勤选择PA++或PA+++就足够了,如果是长时间户外,可以选择更高防护的。
另外,防晒霜还分为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:
物理防晒: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钛和氧化锌,通过反射紫外线达到防晒,温和不刺激,适合敏感肌。
化学防晒:通过来减少伤害,质地轻薄,适合日常使用,但可能对某些人造成刺激。
油皮可以选择清爽型的化学防晒,干皮可以选择带有保湿成分的防晒,敏感肌优先选择物理防晒。
很多人以为只要涂了防晒霜,就能一整天高枕无忧,其实防晒需要补涂,尤其是在出汗、游泳或长时间户外后。一般建议每2-3小时补涂一次。
还有些人涂防晒时用量不足,觉得涂多了油腻。实际上,防晒霜的标准用量是每次2mg/cm²,大约是一元硬币大小的量,涂太少等于没涂。
另外,防晒霜需要提前15-30分钟涂抹,等它成膜后才能发挥佳。如果涂完立刻就出门,防晒会大扣。
防晒霜只是防晒的一部分,想要防护,硬防晒也不能少:
遮阳帽:能有效阻挡头顶的紫外线,尤其是发际线和头皮容易被晒伤。
太阳镜:眼睛周围的皮肤很薄,容易长细纹,戴太阳镜能减少眼部光老化。
防晒衣:普通衣服也有一定的防晒,但的防晒衣UPF值更高,防护更。
遮阳伞:选择内层有黑色涂层的伞,能减少地面反射的紫外线。
如果不小心晒伤了,千万别急着用美白产品,应该先做好舒缓修复:
冷敷:用冷水或冰毛巾敷在晒伤部位,缓解灼热感。
保湿:晒后皮肤容易干燥,可以用芦荟胶或保湿面膜舒缓。
避免刺激:晒伤后不要用含酒精或酸类成分的护肤品,避免二次伤害。
等到皮肤状态稳定后,再考虑美白和修复。
很多人觉得年轻不用防晒,等出现晒斑、皱纹才开始后悔。其实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累积的,年轻时不做防晒,等老了再补救就晚了。防晒不是一时的功课,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。
从现在开始,每天做好防晒,十年后你的皮肤会比同龄人年轻得多。记住,防晒不是为了变白,而是为了皮肤健康,为了十年后依然能拥有好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