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几年,身边查出的人似乎越来越多。很多人一发现就是中晚期,错过了佳治疗时机。其实,早期往往会给身体发出一些"警报信号",只是大多数人没当回事。今天我们就来早期可能出现的症状,帮助大家提高警惕。
如果你近期没有刻意,体重却莫名其妙下降超过5公斤,这可能是的个信号。很多恶性(如胰腺癌、胃癌、肺癌等)都会导致身体代谢异常,加速消耗体内的营养储备。
持续两周以上的低烧(37.5°C-38°C),尤其是夜间出汗明显,要当心淋巴瘤、白血病等系统。普通感冒发烧通常一周内会好转,但引起的发热往往反复发作。
、颈部、腋下、腹股沟等部位如果摸到质地硬、边界不清、不痛的肿块,且持续增大,可能是淋巴瘤、乳腺癌等的表现。良性肿块通常性好、边界清晰。
明明睡眠充足,却总感觉疲惫不堪,连日常都觉得吃力,这种持续超过一个月的疲劳可能是白血病、胃癌等消耗性疾病的前兆。
如果原本规律的排便突然变得腹泻便秘交替,或者形状变细、带血,要警惕结直肠。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,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尽快做肠镜。
超过三周的干咳,尤其痰中带血或夜间加重,可能是肺癌的征兆。而持续声音嘶哑(非感冒引起)可能与甲状腺癌、喉癌有关。
口腔溃疡超过1个月不愈合,皮肤创面反复溃烂结痂,或者黑痣突然增大、颜色加深,都可能是皮肤癌、口腔癌的早期表现。
出现上述症状不必过度恐慌,但也不建议自行判断。正确的做法是:记录症状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变化特点,及时到正规医院对应科室就诊。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做B超、CT、胃肠镜或标志物等检查。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:筛查要讲科学。PET-CT等高端检查并非人人需要,普通体检套餐也无法替代专项筛查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基础筛查,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需根据医生建议增加检查频率。
卫生组织指出,1/3的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预防:戒烟限酒、控制体重、多吃新鲜蔬果、少吃加工肉制品、坚持适度运动、接种HPV/乙肝疫苗等。记住: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,才是有效的方式。
如果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,可以转发给关心的人。关于防治,你还有哪些疑问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