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天气忽冷忽热,门诊里皮肤泛红、干燥起皮的患者突然多了起来。李女士就是典型例子,她指着自己发红的脸颊说:"医生,我每年这个时候脸就刺痛,用再贵的护肤品都没用..."其实这是典型的换季性敏感,今天就跟大家这个季节常见的皮肤问题。
我们的皮肤就像温度计,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。当空气湿度突然从70%降到30%,角质层水分会快速流失。门诊数据显示,每年10-11月因屏障受损就诊的患者会增加40%。特别是本身有玫瑰痤疮或特应性皮炎的人,这时候症状往往加重。
近接诊的23岁程序员小张就是典型。长期戴口罩加熬夜 coding,导致他两颊出现片状红斑,还伴随细小的皮屑。这种状况如果乱用激素药膏,反而会造成更的依赖。
1. 清洁要做减法
早晨建议直接用温水洗脸,晚上选择不含SLS的氨基酸洁面。上周有个患者坚持用热水洗脸,结果原本只是轻微干燥,后来发展成了接触性皮炎。
2. 保湿要会看成分
含神经酰胺和胆固醇的乳液比单纯补水的凝胶更有效。门诊发现,正确使用含3:1:1配比(神经酰胺:胆固醇:脂肪酸)的保湿霜,72小时内就能修复30%的屏障损伤。
3. 防晒不能停
很多人觉得冬天不用防晒,其实紫外线中的UVA全年强度变化不大。建议选择SPF30左右的物理防晒,对敏感肌更友好。
4. 慎用网红产品
近有位患者跟风刷酸,结果导致全脸脱皮。当皮肤处于敏感状态时,连维生素C这类温和成分都可能引发刺痛。
5. 从饮食内调
适当增加深海鱼和坚果的摄入,其中的omega-3能降低症反应。但要注意,对海鲜过敏的人要谨慎尝试。
如果出现持续灼热感、渗出组织液或肿胀明显,可能是急性皮炎发作。上周有位阿姨自行敷草药导致接触性皮炎,送医时已经继发感染。另外,当皮疹伴随或发热时,要警惕是不是其他系统性疾病的表现。
近3年临床数据显示,正确护理下,80%的季节性敏感能在2-4周内缓解。但如果不处理,约30%会发展成慢性问题。如果你试了各种方法还是不见好,建议到正规医院做VISIA检测,看看是不是存在隐性炎症。
很多人认为敏感肌就要猛敷面膜,实际上过度水合反而会削弱屏障。也有患者觉得"刺痛是在起效",这种认知非常危险。正确的护肤品使用时应该有舒适感,任何不适都应该立即停用。
近接诊的大学生小林,听信网上传言用食盐去角质,结果导致全脸化学烧伤。要记住,皮肤问题没有偏方,科学护理才是正道。
天气变化是不可避免的,但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与肌肤和解。如果自己调整1-2周仍无改善,记得及时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。毕竟,健康的皮肤才是好的化妆品。